宝宝从学习爬行到走路是需要一段过程的,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走路,有很多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总是喜欢踮着脚走路,孩子学习走路的时间不能太早,要等到宝宝腿部发育到一定的程度再学习走路,那宝宝学走路的注意事项?如何预防宝宝走路踮脚?
	
	1、宝宝学走路注意事项
	1刚学走路的时候千万不要用学步车
	学步车会造成踮脚脚尖走路的习惯,为次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要花上很长时间帮助孩子改正。
	2要注意观察宝宝走路的姿势
	由于宝宝身体的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,很容易导致走路姿势的不正确
	很为常见的是内八字。
	3要多带宝宝到外面嗮嗮太阳
	增加钙的吸收,让宝宝双腿更有力支撑身体的重量。
	4大人牵着宝宝走路时
	要尽量迁就孩子的身高,否则宝宝够不到父母的手,就会踮起脚尖,也会导致孩子踮脚走路。
	5宝宝走路时
	千万不要让宝宝手里,嘴里,拿着长东西或带尖的东西。
	在家中应注意:
	1.制造安全的环境,即使一个小角落也要安全无虞。
	2.拉柜或房门要安装防夹手装置。
	3.柔软的地面可以让宝宝不小心跌倒时不致于受伤。
	4.玩具也要避免有尖锐的棱角或很小的零部件。
	2、保护宝宝脚部
	宝宝学走路时在家很好只穿袜子走路,只要不滑倒就好。如果有机会到外面穿鞋走路,要选择适合的鞋款,以柔软有弹性、天然材质的为宜。
	1.这个阶段的宝宝几乎都是扁平足,可以多让宝宝踩踩不同材料的物品,以增加对足部的刺激,天冷的时候要注意给宝宝穿厚棉袜。
	2.学步鞋如果选得不好,很容易限制宝宝脚趾的弯曲度,所以很好选择脚后跟包覆良好的鞋款。
	3.如果宝宝还在穿包脚的连身装,妈妈要随时注意所穿衣服是否会让宝宝的脚部关节过度弯曲,是否限制了其双脚的伸展,及时调整,否则时间一长会影响宝宝的足部发育。
	4.宝宝的脚丫也可能会感染真菌(脚气)或甲沟炎,妈妈要随时观察宝宝的脚是否有细菌感染,不会喊痛的宝宝常会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。
	3、如何知道鞋子合不合脚
	宝宝学走路时的鞋子尺寸是以妈妈的一根手指头能塞进去为准,一般来说,宝宝的鞋子一年要更换两个尺寸。妈妈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脚趾有没有被压红、有没有出现水泡、宝宝是不是不愿意穿鞋、鞋子是不是偏大等,这些都是衡量鞋子合不合脚的重要方面。
	4、掌握技巧
	1、利用玩具:利用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引诱宝宝勇敢的踏出*一步。妈妈们可以这样循序渐进的来进行:首先将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宝宝一个手距离的地方,宝宝只要向前走一步就能触及,然后慢慢的拉远到2个手的距离,宝宝需要向前走2步才能触及。继而不断的拉长距离,鼓励宝宝向前走更多步。
	2、练习放手站立:宝宝开始会因为害怕不愿意放手站立,爸妈可以递给宝宝单手拿不住的玩具,如皮球、布娃娃等,让宝宝不知不觉放开双手,独自站立。也可以把玩具放在另一边,逗引宝宝转动身体,独自站立。
	3、少抱多走:不要把宝宝抱着不放,或者把他困在一个地方。应多给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,鼓励他四处游走,进行探索。清理杂物和容易发生意外的物品,给宝宝一个安全的空间。
        
      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