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置悬念的写作技巧介绍
有悬念、有矛盾、有波澜,才会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,成为一颗闪亮的星星。写作悬念手法怎么运用呢?下面一起来看看。
【技法点拨】
所谓巧设悬念,就是在写作中把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,先在前面巧妙地做个提示或暗示,但不马上解答,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,造成某种期待,使读者非看个究竟不可。设悬念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,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,能把比较平淡的情节写得跌宕起伏、生动有趣。如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“草船借箭”就运用了设悬念的技巧。
潜入海底
济宁一考生
有一天,我的眼睛瞎了。我戴着墨蓝色的镜片,手里拿着根细细的木棒,不停地摸索着,在繁华的街道上。问题是,我的眼睛为什么瞎了?我问自己。
在这之前,我想说明当时我还没瞎的时候,我能看见许多东西。我看见了许多美丽奇异的画面:凡·高画的向日葵、鸢尾花、常青藤永远在生长,并且那样艳丽。当时,我以为我看见了这世界上很美好的东西之一。接着,黑夜里的百合——奥菲丽娅在长河中穿行,美丽地幻想着,我感到了无比的美好和幸福。当我看到毕加索那奇异的画时,我觉得我见到了珍宝,因为画面总是像小孩子画的那样有趣。我暗自为自己感到幸福,认为自己还有许多像这样美丽奇异的幸福没有得到,于是,我整天在街上寻找着我的那些幸福的画面。
突然,看见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打斗,好像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打斗,我内心产生了恐惧。还没来得及处理,便看到全城的人倒在了地上,血,嘶喊,肢体,燃烧的房屋,疑惑,胆怯布满了整座城市。后来,人们把这些叫作“战争”,在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中,天使倒下了,恶魔踉跄着站了起来。恶魔对我说,它要赐给我黑暗,于是,它把我的眼睛刺瞎了。
现在,这个瞎的人就是我,我每天在街上摸索着什么。黑暗让我感到我丧失了原有的幸福。原来,凡·高的向日葵、鸢尾花、常青藤不代表永远生长的快乐,让我感到的是一阵阵疼痛、憋闷、抑郁。美丽的奥菲丽娅原来是因为疯了,才会这样睡去,黑暗刺破了她那幸福的气球,我感到那平静的河水霎时变得波涛汹涌——呼喊着。毕加索的奇异变成了他的“变态”,原来画上竟是些牛头人身,鬼里鬼气的“怪物”“色块”和那些猥亵的、幸灾乐祸的东西。这些让我感到眼睛剧烈地疼痛着……我茫然无措,手里还紧握着陪我摸索的木拐。
我一不小心,跌进了很深的水里,我看不见周围,但眼睛里出现了像海水一样的蓝色,一丝丝和平的气味向我飘来,像是一只只善良聪明的海豚在亲吻我的脸蛋,又像是无数可爱温顺的泡泡在吻我。我好像与它们轻声交换着秘密,慢慢地我们潜入到了一个很深很远的地方,我想我到了海底,取下墨蓝色的镜片,我看见了天使还活着。美丽的幸福原来要等到我们潜入和平的海底才能获得。
得分点
这是一篇以“幸福”为话题的作文。小作者没有就事论事,而是透过现象,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。想象社会的美好,让小作者感到幸福;而战争的丑陋,又让小作者感到痛苦。文章不仅仅于此,还拓展深入了一步,写出了“美丽的幸福原来要等到我们潜入和平的海底才能获得”的深意。
借鉴点
透过事物的现象,抓住事物的本质,这是这篇作文给我们的借鉴点之一。作者委婉地把战争中的各种丑陋现象,巧妙而形象地化为“刺”,以至于刺“瞎”了“我”的眼睛,从而有力地鞭挞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丑陋现象。
延伸运用
黑暗、寻找、摸索、困惑、现实、战争、梦幻等。
例文展示
城中有个三台山公园,树木青葱,满山苍翠,是个晨练的好去处。我和老张就是在此处认识的。
看他*一眼时,他正背着一块石头拾阶而上,我感到惊奇,五六十岁的年龄,锻炼的强度这么大,受得了么?我忍不住问他,爬山已让人气喘吁吁了,您还背个石头?
他诡秘一笑,说:“也是锻炼身体。”我再问,他又说:“等有一天我把石头背上山顶才告诉你。”
我为了解开悬念,每天看着老张浑身流汗,一步步吃力向上爬。
老张的样子和从前小说描写的工人形象很相符,脸是古铜色的,四肢粗壮,胸肌发达,虽然上了年纪,两鬓斑白,可是肌肉仍然粗壮饱满。一问,果然是工人。他说他是农药厂下岗的,目前开个三轮电瓶车给人运货。他说,儿子在外地工作,他得把自己和老伴照顾好了,才是对儿子很大的支持。
把一块五六十斤的石头背上山顶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老张先把石头背上山腰,就已累得不行。他歇歇力,再把石头背上山顶。下山时,他再把石头背下去,第二天清晨再开始。
日子像流水一样不紧不慢地流走,老张的进步也是明显的。老张说,现在多流点汗,以后麻烦就少了。事情并不按预料发展。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,老张突然不来了。看着摆在山脚下的石头,我想,老张是不是放弃了?
几天前的一个早晨,老张兀然坐在山顶上凉亭下的条凳上,冲着我笑。他的脚边是那块石头。一个月不见,老张瘦了不少,他说妻子住了一个月的院,他服侍了一个月,还上了趟九华山求菩萨,妻子才出院。此刻,老张是快乐的。整个三台山的早晨,都被老张的笑声感染。老张用脚磕磕脚边的石头,呵呵地笑着,不晓得怎么搞的,好像菩萨在助我,我今天早晨一背就把它背上来了。
关于背石头上山顶的秘密,原来和老张的妻子有关。妻子瘫痪在床二十多年,一直是老张背上背下,背进背出,原来住在平房里倒也无妨,可是两年前平房拆迁了,他租了一个一楼暂住。还迁房安置在三楼,眼看还迁房快交钥匙了,这给他出了个难题,自己年龄大了,还得把老伴背上背下,因为他一直有个习惯——用轮椅把老伴推着在阳光下走走,这对她的身体有好处。
于是,半年前,他拿块石头来练,背石头上山顶,在他的预想中,这仿佛是背着老伴上下楼的模拟和提前练兵。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,一定要把石头背上山顶,这样背起老伴上下三楼就没有问题。
这个清晨如此美好,晨风,绿树,旭日,朝雾……这一切都围拢和包裹着晨练的人们。
眺望远处烟波浩渺的长江,我们谈着世间的真与善。老张憧憬着搬了新家后,还能像以前一样,把妻子背上背下,推着妻子的轮椅,在阳光下散散步。
风在山顶上吹来吹去,只有石头在幸福中静默。
【评析】
本文很大的写作特色就是巧设悬念:老张为何“背石头上山”呢?在行文的前半部分没有交代,老张本人也说:“等有一天我把石头背上山顶才告诉你。”这样使读者产生非往下看不可的心理冲动。后文直到老张把石头真的背上山顶时,谜底才揭开。原来老张是为了能背着老伴上下三楼而锻炼,为更好地照顾瘫痪老伴在努力。这是怎样情真意切的自觉行动!人物的情感蕴涵在平静的叙述中,加之文末景物的烘托,自然升华了文章主旨。